2022尖端生醫材料與醫用薄膜技術研習會

2022-10-10 [ 近期會議 ]

生醫科技的突破發展與提升人類的健康照護息息相關,全球人口總數已突破78億人,然而高齡化社會卻日趨嚴重,隨著人們想要高品質的生活,以及COVID-19的肆虐,人們越發重視醫療科技的發展,各國也爭相投入龐大資源不斷地鑽研,進而促使了生醫材料與醫用薄膜的設計與開發日益加速。現今,生醫材料從過去廣為人知的血液透析、葉克膜、藥物載體、人工關節等治療醫學範疇,已進展到微量檢測的診斷、預防階段,不但帶動傳統產業如-石化、金屬加工轉型升級,更造就了許多新興產業如-基因檢測、血液過濾、血小板治療、消毒設備等。而不論是血液接觸材亦或是生化檢測,具備抵抗生物分子沾黏之能力是最重要的核心概念。在以生物惰性為基礎的前提下,才能避免凝血、溶血、免疫排斥等風險產生,也才能提高檢測的靈敏度。有鑑於此,生醫材料的研發與改良需要訓練人才進入此一領域,並加強橫向交流,以增進創新思維。因此為了培育具備團隊研發、創新能力之人才,特辦理「尖端生醫材料與醫用薄膜技術研習會」活動,今年主題聚焦在『Bio-inspired interfaces and membranes』。目前使用雙離子材料研究仿生界面科學的論文,已達24,000篇SCI papers,內容涵蓋雙離子科學、材料、界面、薄膜、與相關應用。而探討的主題除了在分子結構設計、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探討,在雙離子材料的製備方法與程序上也有很多的研究成果,潛力的應用更包含在能源與生醫兩大領域。如下圖所示:

在1972-2006年間,有五位重要的科學研界學者,在雙離子科學的發展扮演重要的角色,S. Jonathan Singer (1972)、Nobuo Nakabayashi (1976)、Kazuhiko Ishihara (1990)、George M. Whitesides (2001)、與Shaoyi Jiang (2004),如下圖所示: